预约挂号 | 电话预约:010-6421 6666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讲堂

霜降时节,天寒露重!中老年养生牢记“四防三补”,为健康过冬打好基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我们即将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此时,天气由凉转寒,露水凝结成霜,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萧瑟。对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中老年人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养生节点。

那么,霜降时节,我们该如何养生呢?今天我们特邀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脾胃病科主任医师王微来和大家谈谈霜降养生的“四防三补”。

防“四邪”,守住健康之门

01防寒:暖背、暖足、暖腹部

背部是人体阳经汇聚之地,足部离心脏最远且脂肪层薄,腹部(尤其是肚脐)则最怕受凉。一旦受寒,易诱发感冒、咳嗽、老慢支、心脑血管疾病、腹痛腹泻等。

如何做:及时增添衣物,穿一件背心护住背心,穿上宽松舒适的棉袜护住脚踝。夜晚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和脚部受凉。俗语说“寒从脚起”,睡前用热水泡脚,是驱寒保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图片 1.png

02防燥:润肺生津是关键

霜降虽寒,但“秋燥”未消。老年人津液易亏,常感觉口干、咽干、皮肤干、便秘。

如何做:室内可放置加湿器。饮食上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荸荠、百合、银耳、蜂蜜等。推荐常喝冰糖雪梨汤或银耳莲子羹,能有效润肺止咳,滋润肌肤。

03防郁:调畅心神,莫悲秋

秋风扫落叶,易引人忧思,产生悲秋之感。不良情绪会影响免疫力和脏腑功能。

如何做:天气好时,多到户外散步、晒太阳,阳光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也能驱散心中阴霾。培养兴趣爱好,如听听戏、下下棋、养养花,或与老友聊天,保持心情愉悦舒畅。

图片 2.jpg

04防“贼风”:睡眠之时尤警惕

秋冬季节的“贼风”常在夜晚从门窗缝隙侵入,人在睡眠中抵抗力较弱,易引发面瘫、关节痛、感冒等。

如何做:睡觉时务必关好门窗,但可留一小缝通风。盖好被子,尤其注意保护头部和肩颈部位。

食“补”,滋养身心之根

霜降进补,主要为冬季打基础,但不宜大补,而应平补,以滋润、健脾养胃为主。

1.补脾胃:萝卜、山药是宝贝

霜降时民间有“煲羊肉”、“吃牛肉”的习俗,但对于中老年人,这些过于温补。此时更推荐白萝卜,它能下气、消食、化痰,正对秋季食欲好转、易积食的时令特点。山药则是平补脾胃的佳品,蒸食、煮粥、炖汤皆可,能健脾益气,增强抵抗力。

2.补肝肾:栗子、核桃正当季

“霜降吃栗子,整个冬天不怕冷”。栗子能养胃健脾、补肾强筋,对改善腰腿无力有好处。核桃则能补肾温肺,润肠通便。二者都是当季坚果,每天吃几颗,益处多多。

3.补能量:一碗热粥最养人

晨起一碗热粥,是霜降时节最好的早餐。推荐红薯粥(健脾养胃)、南瓜小米粥(和胃安神)、山药瘦肉粥(滋补强身)。粥品易于消化,能唤醒肠胃,补充一夜消耗的水分和能量。

动与静,顺应天时之律

1.运动:宜缓不宜急

霜降后,运动应以和缓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阳光充足的上午或下午,避开气温较低的清晨和夜晚。运动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否则易耗损阳气,受风感冒。

2.起居:早睡早起,与鸡俱兴

《黄帝内经》教导我们秋冬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保证充足的睡眠,是身体最好的“修复剂”。

医生介绍

图片 3.png

王微

脾胃科 主任医师

医生简介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临床学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于2017年起连续担任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专家。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同年起开始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工作直至退休。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任务。自2007年起,一直担任科室教学主任。曾被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曾多次被评为“中日医院优秀教师”。承担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项目,在医学期刊发表论著30余篇。

专业擅长

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常见病,如反流性食道炎、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消化性溃疡、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胀等;擅长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调理亚健康状态;擅长运用中医药对肿瘤患者术后及放化疗后进行辨证论治、改善相关症状、减少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时节,就像是为我们的健康银行进行一笔关键的“年终储蓄”。希望各位中老年朋友都能顺应天时,把握好这个养生的黄金期,通过“四防四补”,把身体调理到最佳状态,精神抖擞、平安健康地迎接冬天的到来!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
首页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